• <button id="jcmhl"></button>

  • <em id="jcmhl"><acronym id="jcmhl"><input id="jcmhl"></input></acronym></em>

      <rp id="jcmhl"><object id="jcmhl"><blockquote id="jcmhl"></blockquote></object></rp>
      歡迎光臨南京天如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掃一掃,關注我們
      服務熱線: 18936031323

      獵頭&招聘Recruitment

      聯系我們Contact us
      南京天如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200號中山大廈905室
      聯系電話: 18936031323
      在線QQ :2355471611
       郵 箱 :2355471611@qq.com

      職場資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資訊
      不計較收入的員工,才最可怕!
      發布時間:2020-9-16 15:48:06  閱讀:4146
      個人之間的競爭不僅會破壞團隊內的工作氛圍;也可能會讓團隊的成長戰略化為泡影。
      管好了人,人便成了企業的重要資源;管不好人,人便成了企業的禍亂之源。
      讓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減少內耗,這便是提高企業效率的手段。

      某公司一名清潔工,本來是一個最被人忽視的角色;卻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問他的動機時,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總經理從我身旁經過時,總會贊美我掃得真干凈”。
      且不說各種看法,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真誠的贊美,能激發他人的無限潛能。

      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愿意為自己做事。
      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用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只會把員工管跑。企業人員流失嚴重,不是管理出了多大的問題,而是負激勵、負能量太多。
      管理是管事,老板是帶人。以事為中心,對人的關注就會減少;但事情要做好,必須要面對人。所以,管理者只是希望做好事情;而老板者的目標是通過激勵帶好團隊。
      不會激勵員工的上級,充其量只是一個管理者。要想做真正的老板,必須掌握各種激勵技巧,關注人的需求與感受。

      01企業為何要做好激勵?
      人在不同的環境、年齡、成長階段、管理層次下有著各種各樣的需求,這是激勵的根源。沒有激勵,人的需求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
      年齡稍大的操作工人,需要養家糊口改善生活,因此對金錢物質的需求較強,要多用利益驅動;
      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有理想有抱負還要尊重,多用發展前景、個人成長加以激勵;
      而對管理層要用目標激勵,對事業基礎好的高管要用事業、使命激勵等等。


      02和尚吃肉嗎?
      一來訪者問法師:“大師,您在公眾場合是素食,若一個人在房間會不會吃肉呢?”
      法師反問道:“您是開車來的嗎?”來訪者:“恩”。
      法師又說:“開車要系安全帶。請問您是為自己系還是為警察系?如果是為自己系,有沒有警察都要系”。
      啟示:
      如果一個人是為自己而做,信念、目標、理想就是最大的動力。
      在激勵的設計上,管理者必須具備人本思維能力:
      1、培養人不如招對人:只有先招對人,培養才有更大的價值。
      2、招聘人不如留住人:新人的培養成本與風險高于留住老人。
      3、留住人不如激勵人:留人是為了讓他有更好的表現,使其成為資本而非成本。
      4、激勵人不如培養人:給人真正有成就的未來,勝于一切激勵。


      03如何看待員工追逐利益?
      對于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論,一般認為:第一層生理需求,就是滿足人對物質利益的需求;而最高層自我實現需求,則是滿足人的精神境界方面的需求。

      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自我實現的基礎是個人價值的實現,既然是價值,就一定有價格屬性,價值背后必有價格支撐。
      因此,企業要支持員工實現自我價值,激勵也要跟上。
      有一老板向我訴苦說:員工的工資在行業同幾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員工滿意度調查,結果最不滿意的一項依然是薪酬。
      我回復他幾點看法:
      ➤員工對薪酬不滿意就如同老板對利潤不滿足。➤員工收入再高,也永遠不會滿意,因為他總希望獲得更多。
      在企業中,計較收入但愿意付出的員工其實是好員工;可怕的是計較收入卻不付出不創造的員工;更可怕的是不計較收入也不愿意付出的員工,你要養著他還沒有脾氣。
      對于不計較收入用心做事的員工,你要挖掘他的其他需求,滿足他更高層次的個性化需要。
      一老板對大和尚說:“我有一位員工唯利是圖,我想炒了他!大和尚不答反問道:“你家附近的河有沒有發過洪水?”老板回答說,“有啊!大和尚又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堵死這條河”。
      啟示:
      通河道建河堤,可令其自然順流。
      凡人皆有利己心,通心脈建機制,可令人正心順氣,逐己利不損人利,善分利得正力。

      04新員工分類
      ➤A型—雞肋型:不計較利益也不愿意付出的員工,增加企業成本。
      ➤B型—索取型:計較利益但不愿意付出的員工,損壞團隊價值。
      ➤C型—交換型:計較利益且愿意付出的員工,引導與強化。
      ➤D型—雷鋒型:不計較利益且愿意付出的員工。
      不怕員工計較,就怕不付出還很計較。而不計較也不付出的員工,同樣是一種悲哀。

      05老板和員工是對立關系嗎?
      老板與員工是天然的“敵人”:

      老板要的是利潤不斷增長,員工要的是工資持續上漲;老板要的是員工拼命干、干出成果,員工想的是少干多拿、責任少福利獎勵多;
      老板希望員工理解企業經營困難,員工希望老板體恤自己生活不易;老板想員工把事情當事業來干,員工只想做完現在的事情、不要加班。
      有這種感覺,首先來源于思維上的差異:老板是做事業、員工是做事情。然后是利益分配上的偏差:老板得到的是未來剩余價值;而員工得到的是當下價值。
      如果老板和員工方向不一致,可能會產生以下問題:
      1、如果老板只想著讓公司賺錢:員工就會對公司沒有歸屬感。

      2、如果老板只會想辦法壓榨員工收入:員工就會想辦法違規謀取收入。
      3、如果老板只會畫餅誘惑員工:員工就會想辦法另謀高就。
      4、如果老板只強調業績結果:員工就會犧牲公司的未來利益來達成眼前業績。

      一老板對員工說:“我知道你的工資低,公司現在需要更多資金來發展,給你加工資還不現實。我們一起奮斗,未來我們什么都會有的”。
      員工回答說:“如果現在不來點現實的,那你要實現公司未來發展也是不現實的!從現實出發,理想才會變成現實。
      那些喜歡畫餅的老板要留意了,可以不讓員工吃得太飽,但千萬不可以餓著肚子。畫餅還要讓員工聞到餅香。
      老板要經常問自己:
      1、這是誰的企業?自己一個人的企業就自己一個人累。
      2、業績與員工收入是什么關系?讓員工感受到企業是大家的。
      3、目標管理如何做到位?要有目標激勵機制來保障。
      4、我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是對自己負責?還是要對全體員工負責?

      老板希望員工敬業,但必須給他們一個理由:
      員工為什么要敬業?敬業能得到什么好處?員工憑什么要敬業?因為又不自己的事業。
      敬業與個人長短期利益有什么關系?讓每個人都清楚敬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員工敬業絕不是天經地義的,為了組織利益而要求員工犧牲個人的利益是是不可能持續的。

      06老板和員工能統一利益關系嗎?
      我認為,老板必須先擁有“利他共贏”、“分享事業”的高度與態度。
      老板要站高一線先愿意舍,員工才能腳踏實地努力創造。老板開始關注員工的需求與情感,員工則會體恤老板的壓力與辛勞。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
      俞敏洪曾經說道:現在年輕人進入職場,都希望先拿高薪,再認真工作;心里想的是我工資待遇不夠,憑什么努力工作。
      但實際上最后真正在職場取勝的,是那些不計較個人得失辛勤工作、持續不懈努力的人。
      原因是老板和員工的思維差異:員工希望先得到報酬再工作,老板喜歡那些先拼命工作不計報酬的人,然后就會重用這樣的人。
      這樣的人有,但是企業不能指望光靠這樣的人做大做強,這不現實;員工也不必打破勞動關系的平衡,一味地出力討不到好,畢竟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
      掌握合理有效的激勵模式,是解決企業和員工之間利益聯系不對等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