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jcmhl"></button>

  • <em id="jcmhl"><acronym id="jcmhl"><input id="jcmhl"></input></acronym></em>

      <rp id="jcmhl"><object id="jcmhl"><blockquote id="jcmhl"></blockquote></object></rp>
      歡迎光臨南京天如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掃一掃,關注我們
      服務熱線: 18936031323

      獵頭&招聘Recruitment

      聯系我們Contact us
      南京天如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聯系地址: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中山路200號中山大廈905室
      聯系電話: 18936031323
      在線QQ :2355471611
       郵 箱 :2355471611@qq.com

      職場資訊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資訊
      30歲,別再忽略你的職業規劃了!
      發布時間:2020-10-13 11:16:34  閱讀:1917

      知乎上一個“30歲還沒走到管理崗的人,后來怎么樣”的問題,引來近800萬的關注。

      足以看出人們對這個事情的焦慮。


      如果你到30歲,還在為“管理崗”這件事焦慮和煩惱;那么,要審視一下自己——


      是選的路不對,努力不夠;

      還是自己對于這個過于執念了?


      最寶貴的,永遠是你的個體增值。

      這或許才是來自底層的安全感吧。


      追逐夢想,還是務實擇業?

      職業生涯規劃會助你做出選擇,從而設計出人生規劃。


      1

      信心、信心、信心
      職場生存的底線


      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像一盞指路燈,指引你一步步前行。只有做好了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才不至于時常感到迷茫。


      有了大方向、大目標的指引,就不會計較當下的薪資待遇與工作強度、工作時間不成正比。你知道大方向是對的,在努力付出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和做事的方法,會幫助你一步步達成大目標。


      不管是誰,只要面對面試官的面試,總少不了這樣亙古不變的問題“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呢?”

      在地產圈是有標準答案的,大家心中按著這條線,期待著一步一步升職加薪。


       投資:25歲投資專員—27歲投資主管-29歲投資經理—35歲投資總監-40歲土地中介


       
      開發:25歲開發專員—27歲開發主管-29歲開發經理—35歲開發總監—40歲跑腿代辦


       
      設計:25歲設計專員—27歲設計主管—29歲設計經理—35歲設計總監40歲裝修隊老板


      工程/運營:25歲土建工程師/運營專員—27歲工程/運營主管—29歲工程/運營經理—35歲工程/運營總監-40歲乙方包工頭


      成本/招采:25歲成本/招采專員—27歲成本/招采主管—29歲成本/招采經理—35歲成本/招采總監—40歲裝飾城建材店老板


      營銷:25歲置業顧問—27歲營銷主管—29歲營銷經理—35歲營銷總監—40歲個體戶


      財務:25歲出納27歲會計—29歲財務經理-35歲財務總監—40歲上面幾個老板家的代賬會計/收銀


      HR: 25歲HR專員—27歲HR主管—29歲HR經理—35歲HRD—40歲保險代理人


       在職場摸爬滾打,幾年過去了,回首你以前談的職業生涯規劃,你現在還相信嘛?


      2

      擺脫“30歲做管理”的魔咒
      中年人也需要職業規劃


      古人云:“三十而立”,這個年齡的確是一個職業生涯比較關鍵的環節;大家對“30歲”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把它視為人生轉折點、事業分水嶺。


       
      仿佛30歲之前沒混出個樣子這輩子就這樣了。


      “晉升無望,估計后面也就這樣了。想想就非常沮喪”。29歲的小a說。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人們對“30歲做管理”有執念,在他們眼中只有一條發展路徑:


      員工—老員工—主管—經理—總監。


       可是,在未來職場,更強調個體價值。LinkedIn的創始人里德·霍夫曼認為:

      在互聯網時代下,雇傭關系正發生劇烈變化。
      員工和老板是互惠互利的聯盟,它不再是終身雇傭制,更像是任期制。


      中年以后,生涯規劃顯得更為重要,30歲以上的規劃復雜程度和可變難度將會變得更大,但是規劃的必要性更強。


      任正非先生說,戰略就是方向+節奏,方向很好理解,節奏就是階段目標。

      比如從北京到深圳,每個階段你要走多遠,走到哪里,不僅清楚,而且還要按時到達。


       擺脫 “ 做不到管理崗就是失敗” 的魔咒,職業規劃只有選擇,沒有對錯。對于重大的生涯困惑,要問自己三點:

      1)你想要去哪里?


      想要去哪里?是你的未來目標,也就是你想要抵達的方向。


      2)你擁有哪些優勢?


      你手頭擁有哪些優勢?哪些是你想要達到并且通過努力易達到的方向,并且得心應手。


      3)你該如何抵達?


      該如何抵達?路徑的方向是什么呢?所以中年換行并不是危機,反而是生機,因為時間不允許過久的試錯;

       

      當你持續專注你擅長的領域,你的未來也會重現生機。


      3

      剖析你的能力圈

      找回曾經的信心


      2020年轉眼已到四季度, 哪怕沒有被裁員的,聊起來也是指標壓身;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出差,幾乎每個人說起來都是鼻涕一把淚一把。


       對于未來的職業規劃,只要不被“優化”即可。


       甚至大部分年輕的高管都沒有想過,很多人就像走在獨木橋上,背后已經是懸崖,前方的路卻越來越窄,卻不得不一直走下去。


      有時候一旦走上了高速的職業發展之路,他們就停不下來。當前的形勢下,現在很多人,都不去想什么職業生涯規劃了,只想著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被現在的老大干掉。


       當你問,職業生涯規劃是什么?真實答案是“先干著”;當你問人生的規劃是什么?真實答案是“先活著”。
      有的人是在裸辭后,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也開始再次認真規劃自己的未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其實,越是在迷茫期,越要重視未來的職業規劃。
      潮水過后,才知道誰在裸泳。


      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銘是:
       

      “了解你的能力圈并堅守在圈中,圈的大小并沒有那么重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邊界才是至關重要的”。


      每一個成功與否,是有方法可循的,查理芒格說過,“每個人都必須清楚自己的才華所在。


      有件事我幾乎可以保證,如果你試圖在自己能力圈外的事情上取得成功,那你的職業生涯將會非常糟糕”。


      他是采用“逆向思維”進行思考問題,要明白人生如何得到幸福,首先研究人生如何才能變得痛。

      要研究企業如何做強做大,首先研究企業如何會衰敗。


      大部分人更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查理最關心的是為什么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他的這種思考方法來源于這句農夫諺語中所蘊含的哲理:


      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么地方,這樣我就不去那兒了。


       在工作上,難免會產生一些困擾。

      但是作為職場人,一定要冷靜分析,找出原因,做出對自身最有利的決斷,才能讓你的職場道路走的平坦。
      在職場進階的道路上,是逃不掉職業生涯規劃的“魔爪”。

      當然,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后,能更好的規劃職業生涯。


      4

      人生告急

      你欠自己一個人生設計


      職業規劃,也許能讓你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但人生規劃能使你找到有意義的人生。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比爾·伯內特和戴夫·伊萬斯的《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由于發響很好,成為社會上面臨職業困境、人生困境的成年人的人生指南。


      其中提到5個設計工具,也是5種基本心態,分別是:好奇心,努力實踐,重新定義,專注和深度合作。

       

      保持好奇


      人生是個無限游戲的過程,而不是用成敗來定義人生的過程。


      如果你用通關游戲的心態來看待人生,你會不太在意一時的得失和挫;因為它并不能決定你今后的生活。


      如果你用成敗定義自己的人生,你就會感到無比疲憊;有時候打垮你的甚至不是失敗,而是對失敗的恐懼。


      保持好奇心,激發出更多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不被偏見和誤區束縛,享受每一次設計人生的樂趣。


       

      努力實踐


       比爾·伯內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設計師的思維,以此來設計人生。因為設計師們總是不斷創造各種原型,然后推翻,更改,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最主要的是他們總能在發現問題和一開始想的不一樣時欣然接受改變;而對常人而言,改變固有的思路和習慣卻很痛苦。

      人生沒有最優解,只有當下最適合的選擇。



        重新定義問題


      中國有句話說:泯然眾人矣。

      意指失去初心,遠離了夢想,歸于普通的人。

      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最愛喊的口號也是“不忘初心”,但這個初心真的不能改變嗎?

      退一步用人生設計思維思考,重新審視自己的喜好,開啟全新的解析空間。

      我們的慣常思維有時會把我們帶入誤區,重新定義問題,就能找到解決方法。

      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需要轉換思維模式,擺脫困境,重新定義問題是個不錯的選擇。


       

      專注


      對那些“不錯卻不精彩”的解決方案,我們難以放手,守住這一個方案,你就寸步難行。 


      學會放手,就能有機會在混亂之中發現新的可能性。


       《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中提到了兩種不該過度關注的“重力問題”和“錨問題”,如果在這上面鉆牛角尖,那就有的時間耗了。


       “重力問題”是指那些不能被解決的問題,它是一種情況、一種環境、一種生活現實;

      它像重力一樣,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錨問題”是不是自行消失的問題,它像一個錨一樣把你固定在一個地方,讓你無法前行。

      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錨問題”,如果你被它絆住了,不要懷疑,一定要更換解決方案和原型。



        深度合作 


       
      想要一個好的人生設計,最好不要當孤膽英雄;

      與人合作,尋求幫助才是正道。

      創建一個屬于你自己的人生設計團隊。


       確保成員們遵循4個原則:

      尊重、保密、積極參與(不退縮)、生成性(建設性的,不質疑,不評判)。


       之所以要尋求合作,是因為我們無法通觀自己。

      合作伙伴會提出不一樣的有建設性的參考,供你改進自己的人生設計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不論,你是70后、80后、90后,還是00后,要問問自己:“我的職業規劃是什么?“
      畢竟職業規劃是人生規劃的一部分。